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农产茶业 >> 浏览文章农产茶业

山东莘县大棚升级改造 产业提质增效

食安山东网 2024-5-27 14:50:42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作者: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邵强

  近年来,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董杜庄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大棚改造提升工作的部署要求,2023年打造了高标准大棚改造示范区4处,其中改扩建2处、新建2处,总计完成大棚改造提升1270亩。截至目前,全镇钢架设施大棚总面积已达到6000余亩,每亩每茬产量可增加3000斤,全年亩产综合效益提升50%以上。

  张端村高标准蔬菜大棚示范园区采取原址翻建方式改造,于2023年3月份开始规划,2023年10月份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高标准钢架温室棚13座、玻璃育苗温室2座,另有8栋钢架温室、3座钢架棉被拱棚正在建设中,预计六月中旬建成并投入使用。前花庄村积极响应上级大棚改造提升部署要求,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全力打造了总占地约100亩的高标准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建设高标准钢架温室棚12座,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推动设施农业升级的新路子。

  千方百计抓好土地流转。由村党支部主导推进,因户制宜探索土地分类流转,采取统一流转、自愿流转两种模式,既可以和村委会签订协议,统一流转到村经济组织,由村经济组织统一运作,也可以和其他村民自愿换地。通过土地置换和后续改造,实现了由分散种植到集约经营,最大程度减少了棚道、棚前地面积,土地利用率可以提高15%左右。

  多措并举筹措资金。面对投资额度大、群众缺乏资金的情况,采取“农户自筹+企业垫资+金融扶持”的模式,村委会出面担保,施工企业提前垫资购置物料,群众仅需支付少量订金,大棚建设完成后再支付剩余费用,减轻群众资金压力。充分发挥金融助力作用,积极对接农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帮助97户农户协调低息大棚贷款1910万元,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增强了发展信心。

  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及模式。村集体通过多方比价、多方联系招标,确定企业负责施工,统一采取钢架棚标准,群众自筹资金购买新棚并支付地租。推广应用了电动风口、轨道车等现代化设施,棚户可使用手机直接操控风口、卷帘等设施,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可节约劳动力20%以上,大大降低了劳作辛苦指数。新棚体保温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棚内作物可实现提前定植、提前上市,综合效益较以往大幅提升,亩产效益较以前提升3倍左右。

  向科技要效益,向时间要效益,向空间要效益。董杜庄镇的大棚改造提升,不是平面扩大,而是向上、向深、向前的立体延伸。以扎实地探索与实践,让瓜农们体会到增产、增收与增效。董杜庄镇坚定走在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的路上,不断加快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邵强)

【责任编辑:徐荣】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中国(济南)第十八届国际茶博会暨第十二届茶文化节成功举办
下一篇:莒南县文疃镇:助力茶叶生产,打造富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