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食安山东网 >> 健康养老 >> 浏览文章健康养老

常喝饮料将增加心房颤动风险

食安山东网 2024-3-14 19:05:04 来源:中国食品报 作者:未知

  本报讯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等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无论是含糖饮料,还是无糖饮料,都与心房颤动风险增加相关。与不喝的人相比,每周喝2升人工甜味剂饮料或含糖饮料的人,患心房颤动风险分别增加20%、10%。

  近年来,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也有证据表明,含糖饮料高消费会导致肥胖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风险。据估计,全球每年有18.4万人的死亡可归因于含糖饮料,含糖饮料的消费也被认为是全球死亡最大行为风险因素之一。

  含糖饮料被定义为含有添加热量甜味剂的饮料,而人工甜味饮料是含有非营养性人工甜味剂饮料。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房颤时,心跳不仅比正常心跳快得多,而且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还与中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升高,疾病负担下降的拐点尚未出现。在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脑血管疾病占首位,每10例死亡中就有4例死于脑血管疾病。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201856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56岁,没有心房颤动病史,并且有可用的遗传数据。研究人员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饮料摄入量,分析了含糖饮料、人工甜味饮料和纯果汁的摄入量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的关联。

  在平均10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9362例心房颤动病例。研究发现,与不喝任何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摄入2升或以上人工甜味剂饮料或含糖饮料的人,患心房颤动风险分别增加20%、10%。相比之下,每周摄入1升纯果汁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了8%。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心房颤动遗传易感性。分析发现,无论遗传易感性如何,每周饮用2升或以上人工甜味剂饮料的人,心房颤动风险都很高。

  与低遗传风险且不喝任何含糖饮料的人相比,每周摄入2升或以上人工甜味剂饮料的高遗传风险者,患心房颤动风险最高,达到3.51倍;每周摄入1升纯果汁低遗传风险者,患心房颤动风险最低,为23%。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和吸烟对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与不吸烟的人相比,当前吸烟者每周摄入2升或以上含糖饮料,心房颤动风险增加31%,而戒烟者或从不吸烟者则没有明显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根据这些发现,建议人们尽可能减少甚至不喝人工甜味剂饮料或含糖饮料,不要想当然认为喝低糖、低热量的人工甜味剂饮料是健康的,它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

  对于含糖、无糖饮料与心房颤动风险之间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表示,首先,胰岛素抵抗可能发挥中介作用,从含糖饮料中吸收的果糖促进脂肪生成,从而导致代谢并发症,包括肝脏胰岛素抵抗。其次,也可能是由于身体对人造甜味剂的某些特定反应引起的,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糖精和安赛蜜等。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是第一项在大型前瞻性研究队列中分析不同甜味饮料的摄入量与房颤之间关系的研究。尽管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含糖、无糖饮料对心血管有不利影响,但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不能证明其中的因果关系。

  研究人员建议,应减少或避免喝人工甜味剂饮料和含糖饮料,水是最好的选择。(来源:医诺维)

【责任编辑:徐荣】



关键字:食安山东网
上一篇:山东加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
下一篇:临沂市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药品网络销售领域 专项监督检查